為什麼有寫作掙扎

寫作本來是件愉悅的事,它是思想遊走,它能幫助理清思緒、抒發情感,但在現代,寫作被冠上眾多附加功能,漸漸成為實現商業價值的工具。

許多網上的人開始教你如何寫出「好文章」,要用什麼框架、如何縮短句子,造成人們對寫作有超出思想遊走的期望,這些期望導致人們開始不喜歡寫作,覺得出去的文章必須是高品質,覺得寫作很難很煩。

但寫作真的需要如此重視商業價值嗎?除了商業價值外又有哪些好處呢?

寫作的內在價值

整理想法

寫作是一個輸出的過程,必須將知識內化後才寫得出來,你寫得愈多,你內化的就愈多。

我過去寫過一些技術文章,經常開始寫後才發現某些認知互相衝突,或沒辦法寫到可以說服自己的程度,因而回頭翻閱更多資料研究,倘若沒有這個過程,我可能只會隱約覺得我懂好多知識點,可以回答單點問題,但若要我去教、去談這個 topic,也只能支支吾吾。

通過寫作,我們可以認知到自己心智模型上的缺陷,建立更正確穩固的心智模型。

抒發情緒

另一個價值是抒發情緒,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情緒。

抒發正面情緒,如分享剛領悟的 insight 或剛發現的酷 product,會觸發我們的創造性思維,聯想到更多有意思的 idea。

抒發負面情緒則會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的想法,並透過文字使思維連續,逐漸邁過心中的坎。我自己在自我懷疑或做決定時常會寫一些文字,幫助自己釐清我在想什麼,該決定什麼,如果只是在腦中想,常常會停留在負面氛圍,而想不出有建設性的方案。

認識自己

另一個神奇的價值是能認識自己。

通過描述自己的心理,你會發現自己平時是如何思考,透過觀看自己過去寫的題材種類,你會知道你是一個怎樣的人。

我過去寫過幾篇完美主義的文章,那些文章某種程度治癒了我的完美主義,因為每當我有這念頭時,我就會馬上聯想到那幾篇文章,發現自己想法的不合理之處,並用之前想的 mindset 轉換念頭。

愈認識自己,在心智控制與決策上就能做得愈好。

商業價值與內在價值的衝突

看過寫作的內在價值後,你會發現商業價值的取得與內在價值的取得是衝突的。

當你過度專注內在價值時,你會開始寫流水帳,想到什麼寫什麼,這是好的,因為思想遊走能最大化頭腦的創意與連結,此時你會進入一種自我對話的狀態,嘗試教、嘗試說服自己為什麼這個道理是這樣,並在這過程中,想到許多能佐證能連結的東西。每當我進入這狀態時,都會不小心寫出一大篇文章。

但這樣做的缺點是,文字過度發散、缺乏組織,外人不容易吸收,能得到價值的往往只有當下寫作的你,以及未來回顧這篇文章的你。

反過來,當你過度專注商業價值,你有可能每寫一段落,就開始想這個段落夠不夠簡潔、夠不夠抓人眼球,結果就是,你寫出來的東西喪失了自己的聲音,你忘了寫到真正激動你的事、你傳達不出熱切的情感、你無法連結更多想法,你寫出的只是又一個大家公認好的行銷模板。

這是危險的,因為這麼做,不只你在寫作時感受不到快樂,得不太到內在價值,同時也因為你的文章沒有 insight 使得商業價值大打折扣。

由此可知,寫作是一個矛盾的過程,這也是為什麼一旦你承認寫作有內在價值也有商業價值,並兩者都想得到時,就會開始討厭寫作,懼怕品質、拖延,最後埋沒了自己的想法。

這種掙扎該如何克服呢?可以參考看看我想出的 WOWP 方法

WOWP 方法

WOWP 是由四個英文字組成,分別是 Wander → Organize → Wander → Polish

希望依照這四個步驟,既能讓人經過思想遊走的階段,也能發布對其他人有價值的文章。

首先,第一個 W,先花一點時間寫下你在這篇文章裡渴望分享的東西,隨便寫,列點也可以,這部分就是思想遊走時間。

再來,第二個 O,花一點時間組織文章架構,想想骨架是什麼,之前想到的肉如何塞進這個骨架裡。這部分是為了商業價值,有骨架才不會讓之後的文章過度難改。

再來,第三個 W,開始重頭戱,用思想遊走的方式完成整篇文章,原則就是想到什麼寫什麼,不要管句子通不通順、夠不夠精簡,有時你會閃過自己也覺得很興奮的 insight,快點記下來,最好做個標記,你覺得興奮的內容其他人也會覺得興奮。

最後,第四個 P,專心於精修文章,刪除多餘沒增加價值的內容,並使句子通順簡潔,讓總體傳達的觀點更清晰。

試試這個方法,分享給我你的心得,期望我們都能在寫作路上走的長遠快樂且收穫滿滿!